在古建筑中,歇山、庑殿等建筑的两侧屋面相合处上翘部分称为戗角。通常一个古建筑的戗角构造由两部分组成:一,下部的“木作戗角”, 二,上部的“瓦作戗角”。两者相互结合,共同决定了戗脊的陡峭度、工艺复杂度及外观风格。

苏州拙政园天泉阁
戗角是通过在“木作戗角”的“基础”上面砌筑和抹塑一道逐渐向上翘起的小脊,来防止屋面漏水,其构造的过程称为“发戗”。

苏州西园寺大雄宝殿戗角
苏式古建戗角营造技法主要包括“水戗发戗”和“嫩戗发戗”。前者通过瓦作实现起翘,外观平缓;后者依赖木构件组合形成高耸翼角。

上图引自《香山帮建筑图释》
“水戗发戗”的仅依赖老戗木(角梁),木构件本身不起翘。起翘效果由瓦作向上翘起的戗背(水戗)实现。

上图引自《香山帮建筑图释》
嫩戗发戗需组合老戗、嫩戗(子角梁)、菱角木、扁担木、立脚飞椽等构建,通过木结构实现高耸起翘。

上图引自《香山帮建筑图释》
香山帮“发戗” 工艺的这两种形式,是古代工匠在长期营造实践中,根据建筑功能需求、地域审美特色所形成的智慧结晶。无论是 “水戗发戗” 的舒展平和,还是 “嫩戗发戗” 的昂扬灵动,都将结构实用性与艺术审美性完美融合,成为香山帮古建筑营造技艺中极具代表性的细节符号。这些工艺不仅承载着江南地区独特的建筑文化基因,更为现代建筑传承与创新提供着宝贵的灵感与借鉴。
参考文献(依据文中提及内容整理)
姚承祖原著,张至刚增编,刘敦桢校阅。营造法原 [M].
冯晓东、雍振华。香山帮建筑图释 [M].
